聚焦创新人才培养,第二届宛平教育论坛发布多项教育成果
发布时间:2024-10-27 12:43:04来源:新京报
10月26日,第二届宛平教育论坛在北京永定河畔举行。此次论坛由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发展理事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举办,来自全国教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中小学幼儿园管理者齐聚一堂,围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主题,共同探讨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新生态。
10月26日,第二届宛平教育论坛在北京举行。受访者供图
专家、学者等共同探讨人才培养与教育数字化转型
“我常常将我的教育理念表达为四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丰台区基础教育发展理事会理事长顾明远在致辞中提到,新时代最突出的特征是创新,教育当然也要创新。教育观念要创新,教育内容也要创新,教育方法要有更新。
在主论坛上,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王攀,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谢维和,大湾区校长教育研究院(香港)终身名誉院长郭其俊,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院长钟灵先后作主旨报告,从理论探究与改革创新出发,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多元视角。
郭其俊提到,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时期。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许多关键核心技术面临“卡脖子”问题,而拔尖创新人才在解决这些“卡脖子”问题、实现重大科技领域突破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构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提升其培养的系统性与组织性,可以有效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为此,必须走中国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路,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与学校实践相结合,要越来越重视提升学生真实问题解决和兴趣发展的能力。“面对‘钱学森之问’,我们可以说,请给一些时间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我们一定能够实现!”郭其俊表示。
下午两场分论坛中,国内知名教育学者、专家、校长与一线教师,就如何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等问题展开探讨。
《2023 年人工智能教育(基础教育)发展报告》发布
论坛设置了科学与艺术教育成果展示环节。受访者供图
“丰台少年科普卫星”、智控校园、脑控机器人、花艺装置工坊、葫芦画工坊……论坛当天,丰台区各中小学校还带来了科学与艺术教育成果展示,吸引了众多与会嘉宾驻足观看。
“这个机器人叫作‘桥卫士’,通过内置多种传感器和北斗定位模块,可以用于检测桥梁质量。”北京市第十中学的高中生向嘉宾介绍着他在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上设计的机器人,“我设计这个机器人的初衷是看到2023年7月,丰台区的小清河桥因持续降雨坍塌。希望这个机器人能够帮助保护桥梁安全。”
北京市第十中学的高中生向嘉宾介绍他设计的机器人。受访者供图
本次论坛上还发布了多项教育成果。
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持的《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之《2023 年人工智能教育(基础教育)发展报告》在论坛上公开发布。该报告从基于学生学习内容的人工智能课程教育,以及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角度,分析了2023年人工智能教育的典型特征。通过数据和案例分析,呈现人工智能课程教育中课程标准、教材,特别是各地区的地方课程、地方教材的实施。
《2023年人工智能教育(基础教育)发展报告》发布。受访者供图
此外,《奠创新之基——丰台区整体推进项目学习实现机制研究》也在现场进行了新书发布。丰台区作为“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学习整体推进”首批全国试验区,三年来分步推进项目化学科实践,积累形成了大量原创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丰台区教委主任杨晓辉介绍,该书分为理论篇与实践篇,涵盖丰台11所领航联盟校项目学习推进的机制建设,以及9学科项目化学科实践的路径探索以及大项目、微项目、作业、命题的项目学习案例。
杨晓辉告诉记者,今年3月,丰台区青少年创新学院正式成立。“青少年创新学院给丰台区创新人才培养搭了一个框架,在这个框架下,我们正在加快建构课程体系,并结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完善。同时我们也在搭建多种创新项目,以学校为主要载体,贯通不同学段的资源,给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此外,我们和大学、科研院所,以及科技创新类的企业合作,从社会层面丰富资源支撑体系,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多元的发展平台。”
(责编: 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